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1972年尼克松访华,指名道姓想要见王进喜,毛主席为何神色低沉?

2021-10-1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次宴会上,尼克松突然向毛主席提出一个......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一次宴会上,尼克松突然向毛主席提出一个奇怪的请求:“听闻贵国有一个传奇的工人王进喜,媒体上称他是‘铁人’,我可以见见这个英雄吗?”

毛主席闻言,并没有答应,而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一脸黯然。

王进喜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人代表,工人阶级中的精神旗帜,他的事迹已经传到大洋彼岸,更是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毛主席应该对此感到开心,那么毛主席为何没有答应尼克松的请求呢?

王进喜

不幸的童年,铸就坚毅的性格

1923年,王进喜出生于西北甘肃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他是家中长子,王进喜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家里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这一生都能欢喜快乐,无忧无虑。

王进喜六岁那年,家乡遇到了百年难遇的饥荒,连片的土地被荒废,老百姓们忙碌一整年,换来的结果却是颗粒无收。

整个大西北有几百万人受到波及,一批又一批的穷苦百姓成群结队,加入了逃荒的队伍,远离故土,谋求一份出路。

王进喜的家中亦是如此,再加上父亲王金堂体弱多病,一家人的生活非常拮据。

王进喜故居

小小的王进喜受此磨难,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拄着拐杖,搀扶着患病的父亲,沿街向过路的行人乞讨,终于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十岁那年,西北的“土皇帝”马步芳在青海一带开设工厂,在秦陇两省强征劳动力,很多人被迫加入其中,王进喜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工作之余,他还要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好几次耽误了羊毛厂的运送,因此受到监工的毒打。无奈之下,他只能让父亲躺在马车上,和他一起去往百公里外的酒泉送货,这样方便他照顾父亲。

父亲的病情不断加重,王进喜没钱买药治病。

为了赚钱,王进喜心一横,和几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结伴,给当地的地主恶霸放牧,他们深入虎豹出没的牛魔山,耳边经常有豺狼的嚎叫声,他们只能互相鼓励壮胆,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遇到山里的恶狼。

王进喜和钻井工人

1938年,王进喜来到当时中国最大的玉门油矿做工,那时候他还没有成年,却和大人一样干着繁重的活。

王进喜还在长身体,力气不比成年人,因此他很难完成,工头安排的任务,经常遭到工头的打骂。那时候的王进喜年轻气盛,不愿意受气,经常和工头对着干,换来的却是更狠的毒打。

矿上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家,平易近人,以善待人,王进喜,身上触目惊心的伤痕让他感到心疼,他亲自上山采药,碾成药汁敷在王进喜身上,王进喜对这个老爷爷一直心怀感激。

这个老人家还告知了王进喜很多人生的道理,让他学会忍耐,像骆驼一样生活,讲究生活和斗争的方式方法,不要蛮干。

在老人家的劝告下,王进喜化悲愤为力量,转化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矿场的这段经历对王进喜的影响颇深,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王进喜

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铁人”初露锋芒

1949年夏天,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兵败如山倒,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跨过长江天堑,赢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华大地即将迎来解放的曙光。

远在祖国大西北的王进喜等人也得知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都在迫切地等待着解放的这一天。

反动派军阀离开之前,决定把玉门油矿损毁,他们威胁恐吓,鼓动老百姓们将这里的机器和矿井炸毁。

王进喜等人组织和参与了护矿队伍,他和一群工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把矿上的工具全都搬进山里藏好,他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运输,有人负责放哨,保护了大量的油矿设备,让敌人的阴谋诡计未能得逞。

王进喜被中央树立为典型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进喜参加了考试,成为钻井工人,在老君庙钻井队伍中工作。

在队伍中,他身先士卒,总是第一个深入矿井的工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对于工作他总是乐此不疲。

王进喜把钻井当作生活的乐趣,毫无怨言,面对工人们的不解,他总是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把我们当主人,我们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

钻井队经常深入野外工作,他们扛着笨重的机器,经常徒步几十里的山路,肩膀上被压得通红。

王进喜作为代表受到周总理接见

艰苦的生活铸就了王进喜坚强不屈的品质,在工作中他以苦为乐,艰苦卓绝,在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不久之后,王进喜接到任务,担任战警小队贝乌五队的队长。当时这个小队是个烫手山芋,不仅钻井任务完成量不尽人如意,而且每年还会发生多次安全事故,队伍里的工人每天得过且过,普遍士气低落。

王进喜担任贝乌五队的队长之后,决定改变队伍中存在的现状,把这个豆腐小队变成钻井队中的王牌,让过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上任第一天,王进喜就搜集了很多贝乌小队的有关信息,找队伍中的老工人了解情况,最终发现影响小队工作进度的最大因素还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王进喜整理了之前队伍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小队的工人开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在工作之前拍钱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毛主席和王进喜握手

王进喜担任队长之后,首先负责的是319矿井的钻井工作,在他的一系列整顿之后,贝乌小队焕然一新,工人们一个个斗志昂扬,短短时间之内就完成了这个任务,其他小队的人都说王进喜创造了奇迹。

自从319矿井被攻克之后,队伍里的工人们对王进喜十分信服,对于他下达的任务总是不遗余力地完成。

在此之后,王进喜越发重视钻井小队的安全问题,在工作之前总是未雨绸缪,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确保所有工作条件安全无误之后才会带人开始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前期的准备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却让工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大量减少,他们小队的任务量也从每年八百多米暴增到一万多米。

贝乌小队成了钻井队伍中的一匹黑马,王进喜也完成了自己上任时的目标。

王进喜和家人在一起

工业学大庆,艰苦卓绝“铁人”精神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王进喜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大西北,带领自己的钻井队伍来到东北,参与东北松辽石油的勘探工作。

王进喜等人刚刚从火车站下来,就让接待的工作人员把他们带到工作现场。途中,他还急切地问道:“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这里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特别事项吗?”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也被王进喜的工作热情吓了一跳,只能向他大致介绍了矿井的情况。王进喜的心早就飞到了工作现场,恨不得立马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到达马家窑矿井之后,王进喜才知道,钻井设备还在来的途中,为了这事儿,他还多次催促当地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尽快把设备送来,工作人员都被他催怕了,大老远见到他就急忙躲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王进喜白天就会到矿井现场观察情况,为之后的工作安排了周密的计划。晚上,他就在没有灯下和工人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思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个星期之后,他们小队的钻机终于到达了萨尔图火车站,王进喜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跟随工作人员来到火车站,他想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钻井设备。

这是个六十多吨重的大家伙,王进喜双眼放光,就像挖到宝藏似的,对眼前的钻机赞不绝口,围绕着它来回踱步,口中发出不住的赞叹。

王进喜和工人以人力拉钻机

不过,现场出现了新的问题,萨尔图没有大型吊车,钻机没法从火车上卸下,也没有办法送到工作现场。

正当在场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王进喜一拍大腿,“咱没有吊车,可是要有人呐!我们三十多个大活人,齐心协力,难道还搬不动这个铁疙瘩吗?”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钻井队的工人们一个个拿着铁撬,绳索,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他们从早上7点开始行动,有人负责做杠杆,有人负责栓绳牵引,大家各司其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在夜里将钻机卸下。

王进喜又用了三天的时间,在众人的合作努力下,这个60多吨重的铁疙瘩终于搬到了矿井现场,被工人们架起来。

这年的五一劳动节,在上万人的誓师大会上,王进喜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自己的工作宣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句话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工人,在钻井工人们看来,油井的钻探工作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荣誉,这是关乎他们集体组织,关乎国家民族,关乎几亿人民的工作。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

有一次,王进喜指挥工人们打井时,突然出现了严重的井喷,里面的原油汩汩而流,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地表的压力会让矿井像火山喷发一般,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处理井喷最重要的材料是重晶石粉,当时工作现场并没有这种材料。

值此危机关头,王进喜和其他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商量,最后决定混入水泥来提高泥浆的比重,但是他们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现场没有搅拌机。

矿上井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王进喜破釜沉舟,果断地跳入泥浆池中,用自己的身体来搅拌泥浆。

当时他的腿上有伤,好不容易包扎好的伤口在泥浆的冲击下再次裂开,他只能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其他人见状也纵身跳入泥浆池中,帮助他进行搅拌。

当现场的井喷被压住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王进喜的双腿已经没有了知觉,工人们把他拖上岸洗净时,一道道伤口触目惊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这口油井是王进喜用生命和鲜血保住的,他的铁人精神激励着大庆的每个钻井工人,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一年的时间里,大庆增添了十九口油井,年生产原油接近一百万吨。

1964年春节,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座谈会上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全国工业发展皆以大庆精神为标杆。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旗帜,王进喜还作为工人代表,受邀参加了毛主席的生日宴会。

第二年,王进喜担任了石油钻井指挥部的副指挥,身边的工友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这么多年了,老王终于熬出头了,能过几天好日子了!”

王进喜却一如既往地奋战在工作一线,他说:“我虽然当了干部,但我还是一个钻工”。

王进喜纪念馆

王进喜是个工作狂人,经常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损伤,但他还是强忍病痛坚持在现场指挥工作。

1970年,王进喜赶赴玉门参加会议,期间突发胃病,陷入了重度昏迷当中。

当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在解放军301医院中,身上打着点滴,在他的再三追问下,王进喜才知道自己已经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王进喜没有悲观,他一边接受治疗,同时仍然关心着祖国油田的建设生产。当他知道最近的油田生产不稳定时,急忙让医护人员拿来纸和笔,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纸上,寄给大庆油田的领导人。

有一天,王进喜正躺在病床上思考如何改革油井工作,进一步提高原油产量?这时候,一只小虫子落在了他的胳膊上。

他突然想到,这个季节的大庆正是臭虫滋生的时间,往年在大庆工作时,他们没少受到臭虫的骚扰。

于是他连忙托人买了一大批敌敌畏,让来北京看望他的大庆工人带回基地。王进喜就是这样,即使自己受苦受累,心中挂念的仍然是其他工人。

王进喜参加国庆阅兵典礼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拖着病重的身体参加了国庆阅兵典礼,他以中央委员会的身份,亲自检阅了游行队伍,当他看见人民军队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坚毅的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国庆节之后,王进喜的病情再次加重,经常陷入昏迷当中。清醒的时候,他总是拉住身边人的手,询问大庆油田的最新情况,当他得知油田工作一切照常进行的时候,才会心满意足地结束询问。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王进喜一直由他的弟弟王进邦在旁照顾。

或许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未见的老母亲,王进喜满含热泪,从自己的贴身口袋中小心翼翼地翻出300元钱,递给王进邦,奄奄一息地说道:

“我可能没几天日子了,这辈子也许再也见不到咱妈了,这300元你拿好,帮我照顾好咱妈,帮我和她说一声‘儿子不孝,没办法给她老人家养老了’。”

王进喜雕像

1970年11月15日夜里,铁人王进喜同志抢救无效,在解放军301医院的病床上离开了人世,年仅47岁。

一周之后,党中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王进喜同志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亲自主持了这次仪式。

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们自发来到北京,送别“铁人”最后一程,各大媒体报纸也纷纷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文章,高度评价了石油工人王进喜同志让人敬佩的一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周总理的努力下,中美双方的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先有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随后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受邀来华访问。

在两国领导人进行会面时,尼克松却提出了想见一见“铁人”王进喜的请求。

毛主席一脸黯然,神色低沉地说道:“您说的那个同志,两年前就已经离世了啊!”

王进喜离世之后,石油部门在大庆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王进喜同志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铁人”精神却早已融入了大庆的每一寸土地当中,融入了,每一个石油工人的血脉里,艰苦卓绝的“铁人”精神将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生生不息。


布谷医生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西部视窗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西部视窗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