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金庸:原子弹有什么用,不如给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陈毅如何回答

2021-10-18|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突然爆发一声巨响,几十秒后,一颗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直入蓝天,这是......
成都市私家侦探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突然爆发一声巨响,几十秒后,一颗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直入蓝天,这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的试爆盛况,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前前后后累计花费了28亿人民币,试爆成功后,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代表着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

“邱小姐”试爆成功

说起我国的原子弹研发历程也是异常的坎坷,朝鲜战争以及后来的炮击金门等事件,让中国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核讹诈,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不止一次的威胁要动用核武器,试图阻止志愿军反攻的步伐,尽管毛主席一再强调“美国的原子讹诈,是吓不倒中国的”,但其实主席的心中还是迫切希望能早日搞点这东西,就像居里夫人的女儿约里奥·居里所说:“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要先有原子弹”。

1956年4月25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再次强调研制原子武器的战略意义,他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谁也没有原子弹是上策,他们有、我们也有是中策,只有它一个国家有是下策。”

几个221厂人围在科学家邓稼先身旁

会议上毛主席当即确定未来十年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被列在重中之重。然而搞原子能不是嘴上说说这么简单,在当时的世界经济背景下,没有任何项目工程可以与原子能工程媲美,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最顶尖的科研工作者,比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几乎“榨干”了当时西方所有的顶尖科学家,黄金投入更是高达1500吨,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搞了好几年才有了初步的结果。

比起美国,我国的处境更加艰难,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还是经济低迷期,工农业各项指标都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而且三年自然灾害也让本不富裕的中国人民雪上加霜,人民连温饱都还是个大问题,哪还有钱搞原子弹,不仅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原子能项目不看好,认为“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连我们自己人也不停地建议让毛主席暂停核工程开发,等搞好经济后再继续,尽管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坚持将原子能项目继续搞了下去,但新的难题却在不久后接踵而至。

原子弹研究人员

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突然宣布撤走全部援华专家,同时还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并宣布停止提供中国急需的设备、关键部件以及重要物资,彼时中国的原子能工程才刚刚起步,各项技术工作均未完善,苏联此举无疑对我国核工程的开发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资金不足,技术不够,设备不完善,我们的原子能项目已经到了随时要关闭的阶段。

但毛主席依然不改初衷,在苏联援华专家撤出中国后,毛主席再一次给科研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继续进行,毛泽东于1962年6月和11月先后作出批示:“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并责令周总理、贺龙、聂荣臻等人加强对原子弹研制工作的领导。那么没有苏联的援助,我们从哪来资金继续进行原子能开发呢?别忘了,我们还有超过8亿的同胞。

赫鲁晓夫

为了搞定原子弹制造的核心材料,当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哪里有资源我们就从哪里调配,仅仅是原子弹的核心材料铀-235,就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人、农民以及专家齐上阵,他们“各显神通”通力合作,最终保证了原材料的顺利供给,像这样的“盛况”几乎每天都在中国上演,后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西方学者不禁感叹:“这是一枚人民炸弹”。

美国卫星拍摄的中国核爆试验场照片

当然,尽管大多数国人都在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但仍有小部分的风言风语不绝于耳,除了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西方学者在媒体面前明嘲暗讽以外,我们自己内部也有这样的声音,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金庸老先生当时在《明报》上发表的对原子弹的社评就搞得全国皆知,甚至还引来《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商报》、《晶报》香港五大报纸的围攻。

对金庸老先生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武侠小说虽然很受欢迎,但其实他的主业并不是写小说,而是办报纸,他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做到全国皆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会在报纸上连载小说。

1963年10月,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在会见日本记者团时,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侮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如此振奋人心的一段讲话,毫无疑问地让国人更加坚定了开发原子弹的脚步,然而陈毅元帅话音刚落,金庸老先生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时评文章,在文章中他是这样说的:

“不知陈毅是否了解,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而这个政府是一定不会稳固的。中共制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能去轰炸美国吗?能去轰炸苏联吗?当这些光屁股的人民造起反的时候,能用原子弹将他们一一炸死吗?当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早已拥有核子武器,但苏联一声恫吓,说要以飞弹轰炸伦敦,英国只好乖乖地收兵。中国再努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如今再回首看金庸老先生的这段时评,我们自然会觉得他眼光太窄,但如果结合当时的中国大环境,金庸老先生的这段话也确有其道理,不过他说的虽然有理有据,但仍是文人之见,历史已经证明,当初倾举国之力试爆原子弹不仅不是毫无作用,反而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都有着无法言说的好处。

金庸老先生此话一出,在当时立刻引起轰动,五大报轮番对金庸老的观点作出反驳,让金庸一夜之间人尽皆知,一些激进的反驳观点甚至不乏人身攻击以及对金庸身份的质疑,当然金庸也并非等闲之辈,笔下生花的他对抗别人的批判同样下笔犀利,以致于“原子弹有什么用”这个话题的热度一直持续了一整年,还没等金庸认识到自己的格局小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4时59分40秒,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一刻,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进入试爆场地,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完成,下午3点整,主控台工作人员激动地按下手中的按钮,伴随着巨大的蘑菇云翻滚入天,沉睡的东方雄狮彻底苏醒了过来,中国人民再也不怕任何帝国主义的威胁了。那一天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传达了这个喜讯,无数国人欢呼雀跃,西方媒体无数次试图压低中国核爆成功带来的影响力,最终也是无功而返,将近10年的坚持,中国人民终于换来了最好的回报。

那么一直质疑原子弹作用的金庸此时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实际上,这个时候金庸已经开始服软了,面对各大媒体的追问,他不乏羞愧地表示“我们的批评可能是错的”。当然,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国家不可能不知,其实在核爆成功后,陈毅元帅就已经对此事作出了表态,他说:“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什么民族尊严呢?再说有了核子,没有裤子又怎么打仗啊!今后,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既有裤子,又有核子!我说裤子,当然是个比喻,就是要做到中国人丰衣足食,手上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核子弹。”

陈毅元帅的总结无疑是最为直观且全面的,在不争的事实面前,笔下生花的金庸老先生也写不出任何反驳的话来,而最让人敬佩的是,对于金庸这种质疑他们工作的人,他在事后并没有大加指责,当五大报提出要乘胜追击对金庸进行新一轮的攻击时,陈毅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并说道:“只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在陈毅元帅看来,金庸老先生的眼光固然有限,但同样都是为了中国人民着想,这本身就没有什么错。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西部视窗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西部视窗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