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券商2021年十大事件盘点

2021-12-1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百花齐放”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迎发展良机第一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券商业务已运行近两年,目前整体表现可圈可......
喝茶影视 http://www.545dy.cn

  “百花齐放”

  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迎发展良机

  第一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券商业务已运行近两年,目前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比如,截至今年上半年,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从业人员达640人,基金投顾业务签约总人数97338人,授权账户资产规模人民币71.08亿元。华泰证券“省心投”权益类策略客户留存率在80%以上,客户平均复投金额是初始参与金额的2.3倍。

  与此同时,第二批具有试点资格的券商也在陆续落地基金投顾业务,如中信证券、招商。

  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等已正式对外展业。据了解,中信证券基金投顾上线40天,签约资产已达50亿,展现头部券商的强劲实力,而随着这些券商的加入,基金投顾业务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江湖”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此外,监管层近期向多家基金投顾机构下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以规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这对于规范基金投顾市场,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章子林)

  大集合公募化近尾声

  保证金产品改造提速

  资管新规过渡期还剩下10余天,券商大集合改造也由此进入尾声。据了解,目前多数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改造完成度超过九成,不少券商预计年底前能完成预期目标。

  自2019年券商资管开启公募化改造以来,资管大集合产品进行公募化转型的进程不断提速。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开的信息,截至12月5日,已有32家券商的118只资管大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涉及到估值方法等内容,较为复杂,目前各家券商基本就只剩货币类产品需要改造,而随着华泰资管和国君资管首批保证金产品改造的落地,其余券商该类产品的改造也顺利提速。 (章子林)

  “抢人大战”频起

  券商研究所人事变动频繁

  近年来,部分券商研究所开启全面转型以重塑商业模式。行业变革之际,为抢占先机,各家券商也在大肆“挖”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0家券商的研究所负责人出现变更。

  比如,今年年初,德邦证券将原红塔证券研究所一套原班人马招至麾下;7月,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仁文离职,并在12月官宣加盟国海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

  此外,明星分析师的“转会”也更为频繁些。今年以来,任泽平、姜超、张岸元、花长春等一众明星分析师均离开老东家。此前曾一度面临人才流失危机的民生证券研究院最近也引进了多位重磅成员。如原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日前入职民生证券,担任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此外,原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加盟国金证券,担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总量研究中心总经理。

  尽管对于分析师行业来说,人才流动较其他行业要快也并不稀奇,但今年变动之多,确实并不多见。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研究业务通常以外部排名或佣金派点为依据进行单一考核,因此,绝大部分券商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撰写研究报告,在线下进行针对性的路演、调研和活动,优秀的分析师工作节奏紧张,难以系统性满足内部各机构业务条线的需求,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留住研究人才。另有人士表示,相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券商研究业务体系的搭建,让研究为研究说话,成为当前券商研究业务最重要的课题,也更有利于留住人才。 (章子林)

  券商资管面临强监管

  相较于券商其他业务,今年券商资管面临的监管较往年严格,不仅处罚频率增加,处罚力度也在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10家券商的资管业务受到处罚,其中不乏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资管等头部券商。

  收到“最严”罚单当属浙商资管。12月7日晚间,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浙商资管及相关责任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浙商资管被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相关责任人员也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2年的监管措施。

  这也是今年以来,监管对券商资管业务开出的罚单中处罚力度最大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从监管披露的信息来看,券商资管业务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估值方法使用不当、合规风控存薄弱环节等,此外,产品运作不规范,投资决策不审慎,投资对象尽职调查等方面也有问题出现。 (章子林)

  券结模式大爆发!

  年内券结新基规模已超1800亿

  从2017年底发起首批试点,再到2019年初试点工作转入常规,公募基金采用证券公司交易模式业务已有4年。

  今年以来,以券商交易结算的基金(以下简称券结基金)爆款频出,公募基金与券商合作定制的意愿也水涨船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7日,年内成立1844只基金中,有134只基金采用券商结算,合计发行份额达到1832.72亿份。

  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有14只、45只和56只基金选择券商结算模式,而2021年年初以来成立的券结新基金就已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

  不过,券结模式基金的发行规模一般。发行募资额超50亿的券结模式基金合计有8只,超30亿规模的仅17只,绝大多数的券结基金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下。这与以银行为主要发行渠道的公募基金的规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传统的银行结算模式相比,券商结算模式牺牲了一定的效率,但该模式下公募基金的场内交易由券商对其交易账户资券足额、异常交易等事项进行监控和管理,不存在账户透支风险,可以更好地消除交易结算风险隐患。但券结模式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涉及交易、估值、清算等系统改造升级,投入成本较大、缺乏相关经验;另一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对比,券商在销售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莫琳)

  综合账户实施倒计时!

  10家券商试点工作获批

  自4月12日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向中证协提交综合账户试点申请材料起,8个月来不少入围券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紧锣密鼓地进行系统搭建、申报等筹备工作,终于在12月初,中国证监会正式发文,同意10家证券公司开展账户管理功能优化试点工作。

  这10家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中金财富、国信证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其中,国泰君安在获批试点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就有资金内转首单业务落地。

  从首批试点券商对功能优化的介绍来看,综合账户能够“综合”和“一览”的,是在同一家券商开立的普通经纪、信用、基金投顾、股票期权四类资金账户,而不是不同券商之间的账户一览。

  虽然还不能实现不同券商之间的资金划转,但是优化账户管理功能依然具有深远意义。 (莫琳)

  外资券商加速入华

  内资券商忙“出海”

  自2020年3月13日,证监会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外资机构提升控股比例乃至谋求全资控股的进程显著加速。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其中多家机构已经展业。比如,摩根大通、高盛(中国)待相关股权转让事项完成后,成为外资全资证券公司;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为3家外资全资基金管理公司;还有1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充分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成效。

  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速的同时,内资券商也在积极地“出海”,去香港开展国际化证券业务。

  目前,头部券商基本已完成香港业务的布局,而中型券商“出海”步伐也纷纷提速。12月1日,长城证券获批在香港地区设立长证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未来将立足香港开展国际化证券业务。

  此前,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证券行业共有34家香港子公司。 (莫琳)

  中小券商加速并购

  新时代证券成央企

  12月14日,新时代证券股权转让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诚通”)收购了新时代证券98.24%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新时代证券将正式成为央企子公司。

  新时代证券股权于今年9月16日正式公布转让,此前,有两家券商明确表露过收购意向,分别是西部证券和东兴证券。历时近三个月后,东兴证券、西部证券等意向方相继退出收购,最终中国诚通完成了这笔交易。 (房佩燕)

  券商板块今年整体负收益

  明年有望获估值修复和上行

  截至12月17日收盘,券商指数年初至今录得超3%的负收益。其中,49家主营为证券业务的上市券商中,仅9家年内录得正收益,39家收益为负。

  业内分析,券商目前处于底部区域。一方面券商行业政策周期向上,注册制改革深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大券商业务不断转型优化,基本面也在逐步改善,随着政策的催化,明年有望获得估值修复和上行。

  从股价来看,券商板块已在12月开始回暖,指数12月以来涨幅近7%。个股涨幅更加明显,比如华林证券,近8天5板,从月初的10.4元每股左右涨到了16.4元,涨幅超过56%。兴业证券则从月初的8.5元每股左右涨至最新的9.92元,涨幅近16%。

  此外,在财富管理领域先行的券商,今年以来股价都有比较好的涨幅。如广发证券年内涨幅超54%,位居板块涨幅首位;东方财富年内涨幅超47%,紧随其后。 (房佩燕)

  全面注册制即将落地

  券商或迎来大爆发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明确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板注册制落地在即。此前12月4日国际金融论坛第十八届全球年会上,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也强调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对此,不少券商分析预计全面注册制大概率在2022年落地,而券商板块有望受益于全面注册制。

  安信证券分析,目前,仅沪深主板尚未实行注册制。伴随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市场各主体逐步适应,意味着全面推进注册制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本次会议“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表态,表明注册制改革有望加速推进,预计2022年主板有望落地注册制。开源证券也预计2022年主板或全面推行注册制,进程略超预期,全面注册制将进一步带来资本市场扩容,利好券商各项业务,头部券商综合竞争力较强,更加受益。 (房佩燕)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西部视窗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西部视窗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