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产前亲子鉴定正规 人类为了能够飞上天空,花费了几千年的时间研究。直到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出了第一架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飞行者一号”,人类才真正实现了飞行的愿望。 从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到现在不过两百多年,如今乘坐飞机出行已经成了一种平常普通的出行方式,而人们之所以愿意选择这种出行方式,方便快捷是一方面,安全也是一个原因。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一辈子遇到一次致命空难的几率只有470万分之一,470万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一个人每天都搭乘飞机来计算,也要1.5万年才能够遇到一次致命空难。 从这个数据来看,航空失事的概率极小,夸张一点说,从统计学数据来看,航空事故的发生率甚至比被雷劈还低。 但是小概率事件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发生,航空失事的概率虽然小,但是一旦发生,飞机上的数百人可能都会因此丧命。 新中国的航空史上,就曾经有过这样一场灾难,1994年6月6日上午,WH2303次航班——一架满载着160余名乘客和数名机组工作人员的飞机在距离咸阳机场49公里的高空突然下坠,最终解体掉落在西安某村庄的农田上,飞机上的所有乘客和机组工作人员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起飞之后发现异常 WH2303次航班上的所有乘客和机组的工作人员都在这次空难中不幸遇难,因此关于事故的还原内容都来自于黑匣子的监控。 WH2303次航班是西北航空从西安飞往广州的航班,飞行当天天气晴朗,空中无风无雨,适宜航班飞行。机组工作人员也确认了航程,按照飞行计划顺利起飞。 这原本应该是和之前一样平常且顺利的一次飞行任务,但飞机刚起飞问题就出现了。 刚起飞24秒的WH2303次航班机身开始抖动,一般飞机行驶过程中遇到气流颠簸是正常现象,但是刚起飞不到一分钟的WH2303次航班还没爬升到足够的高度,也没有遇到影响飞机飞行的外在因素,全体机组工作人员都发现了WH2303次航班越来越剧烈的抖动。 随着抖动的发生,飞机的动力装置也开始发出异响,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这时候不仅仅是机组的工作人员,就连客舱中的乘客都已经注意到了异常情况,开始骚动起来。 飞行员第一时间向地面汇报了异常情况,但这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然决定先稳住飞机,希望飞机进入平流层之后能正常行驶。起飞两分钟的WH2303次航班飞行速度已经达到了400公里每小时,这个时候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影响到全部乘客的生命安全。 无论是驾驶飞机的飞行员还是在一旁指导的教员都没有经历过这样异常的抖动,他们尝试了自动驾驶,试图找出飞机摇摆不停的原因,但当时并没能找到结果。 一面是飞行员在尽力的保持飞机平衡,另一面是越来越大的噪音和无法停止的抖动,WH2303次航班正处于失去控制的危险境地。 空中坠落集体遇难 驾驶飞机的飞行员尽可能地稳住飞机,乘务人员通过广播稳定乘客情绪,地面工作人员密切关注WH2303次航班的信息,所有人都在为了这架摇摇欲坠的飞机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飞机摇晃的原因没有找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何的操作都是于事无补甚至雪上加霜。飞行员用尽自己所学的驾驶知识想要控制飞机,但是随着抖动越来越大,飞机的倾斜角度也越来越大,短短几分钟里,飞机就失去了正常的飞行姿态。 飞机机头开始扬起,整架飞机严重倾斜,飞机内部警报声接连不断地响起,还伴随着动力装置的轰鸣。乘客们在剧烈的晃动中失去了镇定,而飞行员尽全力试图拿回飞机的控制权,还是失败了。 严重倾斜的飞机根本不能在空中正常飞行,在距离咸阳机场49公里的高空中,这架满载乘客的飞机开始坠落。 此时此刻机舱中的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从海拔4700米的高空一路坠落,飞机在空中就开始解体,最终一架四分五裂的飞机落在了西安嘴头村附近的农田中。 附近的村民目睹了这场惨烈的空难,他们看到WH2303次航班在空中就开始解体,最终完全坠落。 飞机坠落之后,当地的武警部队、公安机关和医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人员的救助和现场的保护。但是伴随着飞机的坠落发生的是160余名乘客和数名机组工作人员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事故原因调查 这场前所未有的空难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一架看似正常的飞机在起飞几分钟之内就失去控制、四分五裂的原因是什么?飞机事故调查的专家在对飞机的残骸进行了检查之后给出了答案——WH2303次航班上的两个重要插座插反了。 在飞机上有着连接各个部位的成百上千个重要部件,而WH2303次航班出现问题的正是控制着飞机副翼的插座和控制航向舵的插座插反了。在飞机起飞时,驾驶舱内发出了正常的指令,但是线路连接错误让整架飞机陷入了失控状态。 这个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看上去荒唐,但是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两个小小的插座就决定了一百多人的命运,一个看似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让一百多人遭遇了灾难。 这次飞行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当然是这架飞机的维护工程师,在WH2303次航班起飞之前,他本应该对飞机上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细节进行检查,然后才能签字提交检验单。 但是后续的调查表明,他根本就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检验单上签过字以后,他就将飞机安全的检查工作交给了自己的手下。 而他的手下也认为这架飞机安全飞行很多次,并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检查工作,并没有发现两个插头的问题。 维护工程师和他的工作人员都不是有意忽视飞机安全检查,但是他们这样看似“寻常”的工作过程导致了最终空难的发生,最终引起了民众的震惊和愤怒的正是他们对待工作的漫不经心和这份工作的重要程度形成的对比。 其实在飞机设计和飞机驾驶这样的工作中,像两个插头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每一次的安全飞行都是建立在所有背后工作者一丝不苟的设计和检查上面。 控制飞机副翼和控制航向舵的两个插座插反了,当然是负责这一部分工作的工作人员和检查飞机安全状况的工作人员的失职,但是飞机本身在这一方面的设置也存在问题,没有足够鲜明的差异让工作人员在后续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修改。 小结: 灾难的发生令人感到遗憾,但更重要的是在灾难发生之后的反思。WH2303次航班是仿照着苏联154M型B2610号机型进行研发和制造的,原本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当如何解决,依赖的是我国自主研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同时这场空难也给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他们或许不是能够开飞机到天上的飞行员,但是在一架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前期的所有检查和准备工作也都是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的。工作态度上牵扯的是成千上万信任他们的乘客的生命。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