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手机影视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shoujiys.net 近日,一位摆摊卖鸡爪的中年人在网上走红。走红的原因并非他的鸡爪有多好吃,而是他的身份。 在乌鲁木齐一个农贸市场里,有一个摊位被大家称为“最高学历摊主”,老板于洪涛是一位34岁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他在毕业后两度创业,通通失败,34岁那年,面对生活压力,只能无奈摆摊卖鸡爪。 “研究生”“失败”“摆摊”“鸡爪”,这些词拼凑在一起,就足够让人惊讶、好奇。 于洪涛自己也说:“读了二三十年学,突然到菜市场卖东西,到现在为止没有多大成就。” 一时之间,大家又开始讨论:读书真的有用吗?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争论始终不断。 早在1999年,北大高材生陆步轩就遭受了无数非议。1999年,从北大毕业的他为了生计,开了一家猪肉店,一时之间引发无数人嘲讽。“北大毕业的也没什么了不起嘛,不一样去卖猪肉了吗?我一本书没读过,我一样卖猪肉。”当时,人们除了对这位曾经的人中龙凤卖猪肉的“结局”感到无限惋惜外,更多的是对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方式的抨击,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2013年,陆步轩受邀回北大做创业讲座时,还称自己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 今年7月,#人大武大毕业卷香烟#的新闻上了热搜,原来是河南中烟的一份招聘拟录用名单引发了网友争议。在“一线生产操作岗”录取的135人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其中硕士学历共41人,高达录取总人数的30%。卷烟厂的回复更是霸气:他们自己要来的。 其实,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211毕业的张进去做快递员,以理科状元身份考进清华大学的张晓勇毕业之后当物业保安,北大研究生苏黎杰回老家当油漆工……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干起了“不需要学历门槛的工作”,那么,我们读书的作用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特别是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时候,如果孩子拿这些案例来反驳,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 这些道理,真的很有必要早早懂得。 ■认真工作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职业本身并无贵贱,所有为生活拼命工作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低层次的人,往往眼高手低,对自身的实力缺乏正确的判断,从而对工作挑三拣四。 高层次的人,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且能够透过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看到其背后的价值并践行。 陆步轩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都未曾放弃,既然做了,便要将“卖猪肉”这件事做到“北大水准”。他也从未荒废自己的才华,业余还出版了一本书《屠夫看世界》。正是他对待职业的这种赤忱和追求极致的决心,让他不断探索,最终他同合伙人一道创立了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在2015年销量超10亿,在国内成为土猪肉的第一大品牌,将“屠夫”这个职业做到了极致。 卖鸡爪的于洪涛也说:“我觉得只要能把一件小事做成,哪怕是很晚做成,现在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高学历不代表人生畅通无阻 很多父母都曾在孩子耳边说过:“好好读书,将来才有更好的未来。” 直到孩子长大,才发现这是伪命题。 名校生已不再有那么闪亮的光环,高学历不是人生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 如今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不仅仅只看一张毕业证,更多的是注重个人能力。 许多人选择学业深造,更多的是因为就业门槛在抬升,而不是出于优异的学术研究禀赋或是愿意终身投入科研事业的远大志向,这样也就谈不上“人才浪费”。 ■读书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学历就像一张通行证,让我们有机会选择到达不同的入口,并被准许进入。没有大学的学历,可能连工作入场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跳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要好好读书。因为这个世界早晚会惩罚不读书的人,有学问的人和没学问的人迟早会在社会上胜负分明,那些不读书的人根本就不是输在那一张毕业证上。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能改变思维。”成功后的陆步轩这样说。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写道:“读了一流大学,你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是骗人的,名校毕业的那些人,不仅有能力有实力进入更好的企业、平台,即使是在毫无门槛的卖猪肉卖花生瓜子的行业,他们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 千万不要相信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因为那些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眼界,最终,都会变成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对抗命运的能力。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