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裙底偷拍、酒店偷拍、街头偷拍,图片、视频价格不同,最高几百元

2022-04-0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某街拍网站实行两种制度:一是会员制,如果你是用户想看完整的照片就要花钱成为会员,半年的会员是168元,一......
推理大师 https://www.td010.com

某街拍网站实行两种制度:

一是会员制,如果你是用户想看完整的照片就要花钱成为会员,半年的会员是168元,一年是288元,而且只可以看部分照片和视频,两年是480元。

二是投稿制度,如果你是偷拍者,稿件是原创,而且被上了精华,你可以拿到1000元,如果你的稿件被搬运上了精华,那么你可以拿到600元。

街拍网站大多数未登录下仅能看一部分照片,注册后就能解锁更多隐藏内容,有单月付费、双月付费还有包年付费,价格不菲,有的网站包年VIP价格达到5666元。

一名博主发文称自己遭到“街拍者”偷拍裙底,并发布到街拍网站上盈利。

街拍网站里除了有她的裙底照片,还有各种女孩在街上被偷拍的照片,“有下自行车时走光的瞬间,有你翘二郎腿时走光的照片。随随便便的一组图,浏览量都是上万”。

大量的照片和视频,打着街拍的名义,可能做着不可告人的事情,你甚至完全不知道这些照片会被发布到什么平台上。

世界上离红毯最近的地方,除了法国戛纳,就是中国三里屯。

只要“目标”出现,早已蹲守多时的摄影师立马长枪短炮蜂拥而上,360度无死角进行拍摄,怼到脸、闪“瞎”眼,根本不知礼貌、隐私为何物!

这就是近几年引发争议、广被诟病的无良“街拍”。

街拍是个“舶来品”,起源于国外时尚杂志,本来是一种以轻松、随意、真实为内核的街头文化,宣扬“人人皆可时尚”的新锐理念。

后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街拍文化都变了味——从素人的闪光瞬间,变成了明星的“斗秀场”、网红的“炒作场”,甚至还牵扯出一些素质问题、道德问题、伦理问题。

因为,街拍“老法师”的镜头,歪了很久了。

在各种网站、客户端上,打着街拍名义发布偷拍影像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并非所有的摄影爱好者都在打着街拍的名义搞偷拍。

在一些人流量特别大的地方,所谓的“摄影师”们,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摄影,都能叫做街拍,也不是所有的街拍,都能叫做艺术。

街拍和偷拍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多是带着摄影的目的,要么是为了提升摄影师自己的技术,要么是为了记录人和物的某个状态、某个时刻,但后者就不一样了,带着娱乐、戏谑的目的,无异于“耍流氓”。

并且,令双方愉悦且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才叫街拍,如果仅仅是出于一厢情愿,或者为了满足一些人的窥私欲,那叫偷拍。

如今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偷拍他人还理直气壮评头论足的例子,几乎比比皆是。

其中,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方面,当这些偷拍他人的信息被放在网上时,很多时候并没有迎来网民的抵制和质疑,反而是一些低俗评论、无下限无节操的戏谑调侃占了上风。

另一方面,当被偷拍者觉得自己权益受损时,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维权渠道,甚至还会招来他人辱骂和非议,“长得漂亮的才能被拍,拍你是你的荣幸”“要不是你穿得少,怎么会拍你,穿得少,不就是为了让人看吗……”。

夏天是个高危季节,你永远不知哪个瞬间,就会有摄像头伸进你的裙底。

无论是排队等地铁、乘电梯公交,还是坐动车...都有可能被偷拍。

公交站旁,一男子用站牌做掩护,悄悄蹲在女子身后,把手伸到女生裙底偷拍,当事人丝毫没有察觉。

在广西动车上,一位男乘客趁女乘客睡着,把手机放在其裙下偷拍。

被发现并抓获后,他不仅没认错,还说:“我已经结婚了,我拍就是觉得好玩。”该男子因不构成实质性伤害,只被拘留了三天。

除了公共交通,人流集中的公共场合,也是偷拍的高发地。

如下图,在商场,一男子假装蹲下来找书,趁机犯案。

在体育场,一学生打扮的男孩,举着手机对着背对他穿短裙的女生,明目张胆拍摄。

为了拍下裙底风光,偷拍者使出了浑身解数,隐匿在各种想象不到的地方。

电梯下、天桥下,井盖下、甚至下水道中,都是他们的藏身之所,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保证作案成功率,偷拍者还特别设计了许多偷拍设备。

微型装置技术迭代升级、智能家居产品走进家庭,偷拍的黑色产业链却在野蛮生长。

在入住酒店时,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或许有朋友会提醒你,入住前,最好仔细查查房间内是否有针孔摄像头,以免私密空间变为“偷窥直播间”。

被以“20元到几百元不等”的价格贩卖,躲在隐秘角落里的摄像头和偷窥者让人不寒而栗。公众追问,关上门后的私密空间为何会被悄然装上微小摄像装置?偷拍设备是否想卖就能卖,想买也能够买到?

利用针孔摄像头进行偷拍早已不是新鲜事,针孔摄像头体积微小,一旦隐匿于酒店、民宿、商场试衣间等场所,就能捕获到公众的隐私生活,被不法分子上传到网络空间,进行非法交易。

“小得离谱、就是这么小”,记者浏览多家电商平台看到,一些售卖摄像头的商家以“小”为卖点,声称所售商品非常轻巧,使用方便。同时,多个商家发出了消费提醒:“摄像机商品请勿用于偷窥、偷拍、侵犯他人隐私等非法用途,非法使用将承担法律责任。”

很多消费者表示,购买摄像头是为了家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偷拍事件往往发生在酒店、商场等非居家场所,随着摄像头更多地走进家庭,家用型摄像头也面临着被破解和利用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扰,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西部视窗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西部视窗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