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专访《风起陇西》路阳:创新才有吸引力,观众有选择的自由

2022-05-23|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点击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文/秦婉路阳导演+马伯庸原著+陈坤白宇主演,《风起陇西》一......
剧本杀版权

点击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文/秦婉

路阳导演+马伯庸原著+陈坤白宇主演,《风起陇西》一直被视为一线阵容加持的年度期待剧集。

该剧以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为背景,杜撰了一群间谍的故事,在古装戏上建构了谍战和职场两大类型元素,辨析大局之下小人物的牺牲,关怀小人物生命之重。

许多历史剧讲的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而《风起陇西》讲的,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中,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万骨”。

以陈恭、荀诩为代表的小人物,遵循自己的内心准则前行,殊途同归,在波谲云诡的谍战中,对抗不公的命运和世道,兄弟情深,践行初心。

不过开播当天,该剧实时收视数据不佳,颇有些“开局不利”,引发该剧是否偏小众口味的争议。

目前,爱奇艺平台热度逐渐提升,突破7000,凤凰网指数开分高达8.6,专业评分7.4,位居2022年榜第二名。此外,微博开分9.2,豆瓣开分7.7,后升至7.8,整体口碑看来依旧不俗。

作为电影导演的路阳,罕见地拍摄剧集作品,是被原著和剧本留给自己的创作空间所打动。针对该剧种种讨论,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独家专访了路阳,请他详解创作过程,以及对争议进行回应。

01 电影变剧集

呈现原著信息量

早在2014年,路阳就看了马伯庸《风起陇西》的原著小说。2020年,路阳做《刺杀小说家》的后期工作时,制片方新丽找到他,希望将《风起陇西》改编成电影。

但路阳担心,如果做成电影,大量的线索人物都要删掉,无法呈现马伯庸小说里那个丰富的世界。于是他提出,可以做成一个20多集的剧集,这样,能够保留原来的精神核心以及丰厚的信息量。

“当时这个会开完就过去了,我想他们也许会去找别人再去聊做这个电影的事情,就没去问。”

没想到过了半年,编剧金海曙就写好了剧本,新丽将剧本发给了路阳,“我吓一跳,这么快就写好了!我挺感谢他们给我看这个剧本,剧本非常棒,我很快就看完了。”

尽管对原著故事做了很多改编,但路阳很喜欢这个三国谍战职场戏,“很新鲜,剧集里很少有这样的内容,我也能在这个形式下找一些叙事的新方向,这对我有最大的吸引力。”于是,他很痛快地达成了合作意向。

路阳曾在多年前,拍过一个相对偏传统的古装电视剧,而此次拍摄《风起陇西》,他更倾向于做成一个“剧集”的形态,尤其在拍过电影《绣春刀》系列和《刺杀小说家》之后,他更是自然而然地把一些电影的创作方法和趣味倾向带到了《风起陇西》中。

金海曙的剧本已经非常完整,给路阳提供了大量空间去挖掘人物情感关系,加入自己的趣味。喜剧演员常远在拍摄时说,路阳身上有一些很奇怪的喜剧点,自然生动地带到了剧中。路阳表示,“我们不是刻意去找某种喜剧,只是想让它生动一些,不要那么刻板,或是纯粹在搞笑。有时候那种生动是从人物情感上和关系上来的,比如说郭刚、陈恭和糜冲的关系,或者是孙令和冯膺的关系。”

02 荀诩不傻

是剧里的珍稀动物

两位男主角,陈坤饰演陈恭,白宇饰演荀诩,都是路阳的第一人选。

与陈坤合作,是路阳一直期待的。

陈恭这个高智商多面间谍,应对任何危机都游刃有余,经历许多事件后,心生难以化解的纠结和阴霾,这个层次丰富、命运跌宕起伏的角色对陈坤而言也极具挑战。

由于陈坤太帅了,路阳就希望他在造型上“再往下落一落”,呈现那种被日晒后的肤色,“包括他胡须的变化,在魏国做主簿的时候,他其实挺干净精致的,到后面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胡子就更沧桑、狂野一点了”。

在现场,路阳会临时决定一些拍摄手法,比如第一集结尾,陈恭面对蜀魏两边对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很长的前移镜头,展现他的痛苦。

“我想让这个镜头长一点,表演的状态能够完整一点。因为陈恭作为一个间谍,太不容易了,他很困顿,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心急火燎,所有人又都在怀疑他,但是在痛苦和恐惧之外,他想的又是使命如何完成。我想把几方面情绪的冲击,透过陈坤的表演传递给观众。”

相比陈恭的“光环”,荀诩更像一个普通人,他很轴很较劲,黑白分明,不懂变通。

路阳看过白宇的一些作品,认为他在表演上肯定没问题,而在气质上,白宇西北人的轴劲儿,就是天生的。

不过正由于白宇的“轴”,路阳说服他出演,还花了一点工夫。

“白宇特别有意思,特别逗。他其实一直在跟我聊人物,有很多东西要向我们求证,他也想找到人物更有意思的部分,他想知道这个人物在文字之下的那些东西是什么。他是一个想法很清晰的人,不会因为这个戏好像挺好的,或者挺大的,平台也不错,就来了。他不是。他还是一个从创作出发的演员,他希望从创作中找到一种挑战和乐趣,他是喜欢创作的。”

路阳笑言:“因为一开始我俩也不熟,老白又是挺内向的,我也很内向,我们俩坐一块儿,一开始的效率比较低。后来我俩打了好几个电话,我反复地说服他,加上一些缘分的关系,最后他还是来了。”

白宇在处理荀诩这个人物时,自身乐观爽朗的气质也给了角色加成。

“白宇有一种天真,在处理不同的人物关系时,他会加入自己的一些色彩。”路阳形容道,“有时候我都会说,老白你收着点,你自己的东西又露出来了。我说‘这个东西挺好,你稍微控制控制,你太高兴了有点儿’,他就是非常可爱的一个人。”

路阳以往的电影在动作戏量上都不小,需要主演提前进行武术训练。而此次时间紧迫,路阳选择了“少而精”,毕竟间谍的冲突里也不需要大量的武打场面。

比如白宇饰演的荀诩,就只有一场动作戏,只需要现场做针对性的练习就可以,“因为荀诩是荆州水军出身,家里几代人都是琅琊诸葛氏的密探,所以我们给他设计的是一种短平快的近身格斗方式,使用的是一把短刀。打戏讲究协调性、节奏感和爆发力,这三方面白宇都做得很好。”

不过身为司闻曹负责境内反谍的司尉,荀诩的单纯很容易被观众吐槽,在这个人心险恶的谍战里、这个勾心斗角的职场中,荀诩的一些失误酿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他与高层人物谋划的逆向而行,也成为剧中最格格不入的部分。

在原著中,荀诩是个职场老油条,这部分人物改编也让原著党有些不满。

路阳认为,剧中单纯的人物不止荀诩,还有郭刚、孙令,在剧本改编过程中,编剧金海曙除了对荀诩进行性格设置之外,也深化了他在职场冲突中的戏剧性。

“荀诩并不是傻,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规则,去应对这样一个环境,他其实都明白,他只是不愿意去做。他觉得对错要分明,我不能装糊涂,我受不了这事。朋友说这东西太复杂了,你不要查了,他其实都明白,但就是得查。他这样一个好像很不合时宜的态度,才吸引了陈恭这样的人。陈恭见过太多的人了,他觉得荀诩简直是个大熊猫,是个珍稀动物,太少见了,才觉得他太珍贵了。”

两个男主角的火花让路阳惊讶,“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天见面读剧本的时候,坤哥就特别喜欢白宇,他俩天然形成了一种剧中人物的氛围。”

有几场很重要的情感戏,路阳就不看监视器了,而是在现场距离陈坤和白宇不到两米的距离看着他们演。

“这样距离很近,我能够看到最细微的那些变化。”尤其是二人最后的诀别戏,路阳一开始并没有复杂的预期,但效果却让他很感动,超出他的想象,是一个意外。

荀诩和柳莹点到为止的情感戏,在剧中也是一个亮点。路阳表示,荀诩是一个大开大合的人,但感情上又有点羞涩,“这是白宇带来的思路和激发,应该让这个角色更贴近白宇的气质。”

剧中,荀诩对柳莹,有一种克制和礼貌,一方面被她吸引,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自作多情。两个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生命力的感召,“荀诩在不经意间意识到,他和柳莹是一类人,都是为了大局被不断消耗的一群人,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对于柳莹,他是心生敬意的。”

03 不会“黑化”诸葛亮

传递小人物生命的重量

马伯庸曾说,之所以喜欢阴谋史观,不是因为阴谋更接近历史真实,或是反映人性的阴暗,而是他觉得阴谋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而路阳则向来不喜欢拍“天选之子”的故事,更关注小人物生死的分量,在他的过往电影作品中,对于大局之下小人物的牺牲,都抱有极大的同情和关怀。

在对待《风起陇西》这个故事上,路阳认为自己与马伯庸并不冲突,“首先我们都喜欢关注历史缝隙中的小人物,亲王(马伯庸昵称)在很多故事里喜欢去设置阴谋,但我觉得他的故事里也有很多亮色。他在描绘一种希望,这个希望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具体到《风起陇西》的剧里,这个“希望”的落点就是诸葛亮。“这个时代是不容易的,对荀诩、陈恭、冯膺、柳莹、翟悦都不容易,甚至郭刚、糜冲都很艰难,他们都在挣扎地去拼,去争取自己想象中的未来。但依然得有一个证明,这东西是存在的,我希望那就是诸葛亮,这不是一个绝望的故事。”

原著对待诸葛亮的态度较为暧昧,许多读者认为“黑化”了诸葛亮,让他成为整个计划的幕后操控者。

而路阳透露,剧中的诸葛亮和小说的处理是不一样的,还是希望传达一种价值观,“荀诩和陈恭的追求和理念,来源就是诸葛亮,增加诸葛亮和幼年荀诩的那场戏份,就是告诉你,荀诩是继承了诸葛亮精神衣钵的年轻人。”

“在这个故事里,诸葛亮已经很辛苦了,他要北伐,遇到了空前的阻力,第一次北伐又失败了。这是一个事关国运的战略方针,他需要团结所有的力量去完成。而李严同为刘备临死前的托孤重臣,肯定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他是希望去团结李严的。在历史上,诸葛亮每次给李严在写信的时候,都以兄长来称呼,他非常尊重李严。这可能是我一个浪漫化的想象,我也认为诸葛亮并不想真的跟李严发生冲突,带来内耗,削弱本来就已经处于劣势的国力。”

“诸葛亮是诚恳的,真心的,他追随刘备是因为觉得刘备关注老百姓,关注民生,关注那些在动荡乱世里每天挣扎生存的人。而荀诩在小时候,听到诸葛亮说‘人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值得上万金’,有对人的一种尊重,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于是荀诩在心里种下一个种子,这颗种子在他成年之后,成为他做事做人的一个准则。”

路阳认为,关注小人物还是一种普世价值,尊重人,尊重自然,哪怕他是你的对手,也是有可敬的优点和可敬的人格。魏和蜀虽然对立,但不代表人跟人之间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认可和情感。“比如糜冲,可能在之后的日子里,陈恭想到糜冲还是会有些落寞,毕竟对他来说这个人是很特殊,很有趣,而且很高明的对手。”

他在弹幕里看到,荀诩下属廖会——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死亡,都让一些观众感到心痛。

“荀诩在追寻诸葛亮的脚步,廖会在追寻荀诩的脚步,他是一个很努力的年轻人,用心做他的工作。有观众注意到狐忠蹭到了廖会的血,在地板上把鞋子蹭了蹭的细节。我很欣慰,这就是我们写廖会这样一个人物生命的分量。包括有人提到说糜冲死了之后,其实就是草席子一裹。我很开心我们花心思刻画和描绘这些人物命运的时候,观众能够感受到。”

04 创新才有吸引力

观众有选择的自由

《风起陇西》播出后,一度遭遇质疑。有人认为出场人物太多,类型模糊,难以进入。有人不满文言和现代语言并存。也有人一直强调该剧影调太暗,不愿意接受剧集在影像风格上的尝试。

就这些质疑,我们让路阳导演逐一直接回应。

Ifeng电影:你当时有想过,要遵循一些现在比较流行的、保险的拍法来做这个剧吗?

路阳:那多没意思,就是“新”才对我们有吸引力,而且是致命的吸引力。保险?也不是说保险不好,对我们来说,这个创作以及内容最后的呈现,是不是有趣味,这个很重要。

当然可能不保险就带来,在创造中会有相当的困难,你要去摸索。最终的结果,你要等待观众的反馈,才会有相对准确的一个判断。

但我觉得,总要有人去创作一些东西,给观众一些新的选择,在创作上尝试一些新的方式。

Ifeng电影:剧中的美学风格偏向古朴简约,但其实很多观众看不出来它的精致程度,首映礼上我们在大银幕看觉得很好看,但是它在手机上,小屏幕上看,有观众只觉得画面很暗。你会有点失望吗?

路阳:我还好,可能是大家要慢慢去适应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大家可能习惯了某一种形态的影像风格,对吧?但那种风格的内容,选择已经足够多了。那我肯定是希望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那么说到“暗”这件事,实际上是不暗的,只是说我们倾向于用一种强烈的反差,来塑造人物和环境,那么一定会有亮部和暗部,但暗部,它也只是相对暗,不是绝对暗,暗部的细节全部都在。无论是衣服的褶皱也好,还是说墙壁木板的纹理也好,它全都在。

但我要去突出,我要去塑造。我们想要去还原和模拟一种自然光线的光影围,它就不可能是通亮的。当然这可能是我们的一种趣味倾向,我觉得这样好看,我们都觉得这样是好看的。

Ifeng电影:但确实没有办法要求所有的人,有的观众就拿手机看,会丧失一些细节。

路阳:用手机看也没问题,观众的选择是自由的,在手机上看的话,可能最重要的信息是演员表演、环境、光线,观众对其他的一些细节就不是那么关注,当然你到PAD上能看到更多,电脑上又能看到更多一些,那么电视上可能会相对来说就更丰富一些。

选择是在观众手里,从我们这儿出发的时候,是能够尽量去做好,尽量去丰富。总有观众要在电视上看,看了之后觉得舒服,声音听起来觉得舒服,他还是能感受到美的。

Ifeng电影:第一天播的时候,《风起陇西》的实时收视率不佳,上了热搜,也影响了一些网友对剧的初始印象分,你怎么看?

路阳:我当然是希望观众能够享受和沉浸到这个故事里面去,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是几个人物,当然希望大家可以看过剧之后,一块来讨论,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愉快的事情。

从初心上来说,我们先解决的是创作和内容,尽全力不留遗憾地做到我们的最好。我每天也会去看弹幕的,其实这个剧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现在我也喜欢跟着观众一块儿看大家在说什么,在哪个点他们会紧张,会开心,会出现一些脑洞,我都特别开心,很有意思。我有时候也会发一两条弹幕。

其实无论是剧还是电影,首先说白了,我们都得先过了自己这一关,我们对得起我们投入的精力和心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在拍摄的时候,当然要尽力拍得好看,想方设法让观众去喜欢,但也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姿态上,我们是诚恳地给观众讲这个故事,这一定是不会变的。

Ifeng电影:剧的开头,是从诸葛亮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开始进入的。是不是因为这是一个大家比较了解的传统故事,你觉得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好进入?

路阳:对。实际上真正的故事背景是杨仪和李严的冲突,在诸葛亮不知情的情况下,杨仪和李严展开了斗争。但如果我们不从这个街亭讲起的话,李严和杨仪并不是观众特别熟悉的人物,蜀汉内部斗争的背景,观众也不熟悉。

当时刘备、曹操都不在了,曹丕都死了,诸葛亮北伐的背景,就是基于魏国内部政权的更迭,带来很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他抓住一个时机,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但街亭的失利,导致了这个前面一帆风顺的北伐,最后失败收场。

我觉得诸葛亮起码是观众都知道的人物,我们从他的视角引入,慢慢展开底下所有的脉络。我也担心,要是一上来就说司闻曹,观众不知道司闻曹是干嘛的?是哪边的?谁跟谁?我希望能简易通俗地给大家展开故事,让观众形成认知,它毕竟是需要去架构的一个事件。

Ifeng电影:但它也容易导致几个问题。前面十几分钟的戏,跟后面主人公出场之后的主线剧情,风格上是有点割裂的。很多人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三国历史正剧,因为有文言文的出现。但是进入之后又发现人物是用现代语言在对话的。架空和历史的结合,会让一些人无法接受,你怎么看?

路阳:原来剧本的开头是,上来就是把马谡斩了,然后发现情报有误,要去查。但情报的替换,是一个很重要的暗线,和诸葛亮在军前布置任务时接到假情报的戏,隔得太远。而杀马谡其实跟情报貌似是没关系的,我们看不到这个联系。

这样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在一开始建制的话,观众一上来可能并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还是希望背景的交代,跟后面人物的身份职业属性,以及后面要展开的行动是关联的。其实就是魏和蜀,围绕这一份情报,展开了一系列的暗战。

至于说到剧中的台词,我们在《绣春刀》就尝试过另外一种语境的构建方式,看似是明代的背景,但却是以北方语言为主要体系,甚至更多的是北京话,带一点点20世纪初的北方语言去形成人物的台词风格。它并不是明代人的说话习惯,完全不是。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引用了一些陈寿在《三国志》里的原文。但是很多的行文风格是罗贯中时代的,是他当下的语言风格,对他的读者来说,也是当下的语言风格,并非东汉末年的语言风格。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更容易拉近读者和故事,以及那个时代和人物的关联。

那么在《风起陇西》,我们就希望尝试做到一个跟现实的联通,通过剧中的日常生活、职场人际关系,找到跟观众当下生活的共性。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状态的台词风格,我们希望更生动鲜活一些。一些台词的意思,确实是现代词语里才有的。我们就是基于马伯庸的小说,以一个底层视角的三国人物群像,去做这样的一种语言构建的尝试。

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保持诸葛亮的一个读书人状态,他进表的时候,会提到“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我们希望他处理这个台词的时候,不是用一种念白的方式,不是一种找韵找折的方式,而是用一种现代的情绪带来的节奏去处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念法,而是我们能够听出那个变化来。

Ifeng电影:常远饰演孙令,他的表演体系跟其他人都不一样,他的口音也保持了他自己原有的,与他人不同,这方面就是怎么考虑的?

路阳:每个单位里面都会有这样类似办公室主任的角色,有一些突出的特质。在一个环境里面,角色的色彩要均衡,常远是表演上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演员,给孙令带来了一种诚恳。

他就是不喜欢荀诩,当着面也不喜欢,他有种可爱在身上。我们挖掘他和冯膺的关系,冯膺是一个职场老油条,但他始终都很照顾孙令,对他有一种长辈对后辈的关爱,把他当自己家弟弟来对待,还时常体现出一种担心。孙令对他的姐夫也有一种真挚的情感。

我们想要在一个职场老油条、一个非常成熟的官吏身上,找到一种人味,一个侧面,通过谁?就通过他跟孙令的关系去展现。

05 《绣春刀3》很重要

我一定要想得很透彻再拍

Ifeng电影:你的下部电影是古装动作奇幻片。因为疫情,电影市场极度不稳定,会不会影响到这样相对高成本的制作?

路阳:对行业的上游肯定有冲击和影响,这样的状况我们也束手无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力把创作先做好,把本分做好,手上的事不能停,不能因为环境就产生一种消极或者认输的念头。向荀诩学习,是吧?荀诩都难成那样了,也没有放弃,我们怎么能放弃?

Ifeng电影:每次采访,大家都会问你关于《绣春刀3》的问题,你是真的会提上日程,还是说你更想证明除了《绣春刀》之外你还有更好的创作想让大家认可?

路阳:首先《绣春刀》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故事,我希望拍出沈炼的变化,他经历过时间之后,他一定是有变化的,但是又如何在变化中找到这个人一以贯之的信念,这一定是对我格外重要的一件事,我一定是要把它想得很透彻了,我很确信了,才去拍它。然后当然前提是那个故事能让震哥(张震)满意,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约定。

另外我们同时也有其他的内容想要去拍,是当下都能感受到的东西,要趁这个热乎劲,赶快把它推进下去了。对创作来说,想拍的故事越多越好。

Ifeng电影:你和“85花”(刘诗诗、杨幂、杨颖)频频合作,已经成为一个梗了,每次选角都让大家比较关注。

路阳:我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关注这个事情,合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很奇妙的缘分,能跟谁合作都是让人很开心的,而且我们都是全力以赴的,想把故事和角色处理得有光彩。

我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跟每个演员合作时,他们呈现出来不一样的部分,因为我也会去看他们以前的作品,能看到他们的变化,以及他们吸引我的表演。

当然,现在是一个大的娱乐环境,大家有各自的角度和观点,以及看法、印象。有时候我也觉得,大家乐呵乐呵,我也没啥需要去说的。

在每一个项目上,选角有创作者的意志,也有一个全盘的考虑。任何一个内容,哪怕拍一个艺术电影,它也不可能离开商业体系。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小津安二郎导演说的。

包括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时间、档期,对内容的需求,以及创作上是否有共同的兴奋点等等。

但是无论最后跟哪个演员合作,对我来说都是需要去珍惜的一次经历,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目前《风起陇西》在“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中大众评分8.6,专业评分7.4。你看过这部电视剧了吗?评价如何?欢迎点击进入小程序打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西部视窗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西部视窗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