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X 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2022-05-03|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要上天了”描绘了迷人且耐人寻味的日常生活碎片。充满怀旧气息和鲜活色彩的画面,在述说美式流行文化的同......

“要上天了”描绘了迷人且耐人寻味的日常生活碎片。充满怀旧气息和鲜活色彩的画面,在述说美式流行文化的同时,也在这转瞬即逝的时代中留下个体记忆的印迹。该展览由馆长黄勖夫策划。“自体触击”通过对身体经验的转述和重演,展览试图审视身体的反复无常,在艺术家对材料的雕塑性实验之中,揭示文化、自然和人之身躯间的固有联系。该展览由X美术馆公共项目主管饶魁桢策划。

开幕现场&策展人导览

在媒体发布会上,特睿·阿布德拉用人偶代替自己出镜视频留言,风趣幽默的留言方式无疑和他的作品一样,透露着艺术家与众不同人格魅力。视频中,阿布德拉对展览的顺利开幕致以了衷心的祝福与感谢,也谈到本次展览名称‘AlmostHeaven’的来源——约翰·丹沃(JohnDenver)的歌曲《CountryRoads》。艺术家谈到,“这首歌总是让自己想起在西维吉尼亚长大的经历,那些经历凝聚成了本次展览的精神所在,‘要上天了’是略有悲剧性的表达,因为天堂是个遥不可及的想法,它离幸福很近,却只是令人叹息的追逐。”同时,阿布德拉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将绘画推向新的方向,模糊拼贴艺术和雕塑的界限”。

特睿·阿布德拉远程留言

媒体问答环节中,当问及为什么选择为特睿·阿布德拉举办首次亚洲美术馆个展时,策展人黄勖夫说道:“X美术馆展出一个年轻艺术家的个展会提前两年开始沟通,我们会对艺术家在未来两年内的职业生涯阶段做预判,我们认为阿布德拉目前处在一个即将爆发的阶段;并且他作品的独特性十分打动人,这是很难被替代的。”媒体提问关于艺术收藏的问题时,黄勖夫说道:“当我们举办青年艺术家个展时,将这个艺术家的作品纳入美术馆收藏体系是我们办展的一个前提,像是一个留存。同时,长久看来,对国外优秀艺术家作品的收藏,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不能只是从国外去‘借’作品;或许十年后,国外的机构要到我们这里来借藏品办展,这会是X美术馆前瞻性的体现,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从左到右依次)X美术馆助理策展人方嘉顺;X美术馆公共项目主管、策展人饶魁桢;X美术馆馆长黄勖夫

在女性雕塑艺术家群展里,四个艺术家的作品在空间中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对此策展人饶魁桢谈到:“从宏观角度来说,四个艺术家都是将身体裹挟在文化社会的叙事中来探讨身体的地位;微观来看,又有各自微妙呼应:艺术家都有和非人类生物的共情,比如说和真菌、昆虫和植物,还有和星球土壤这类有机物的共情;对家庭的反思也是共同的,OliviaErlanger作品中有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环境的展现,KlaraHosnedlova则是表达了一种宏观的家国情怀......所以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像两个平行的环,互相呼应和照应,形成了这次展览巧妙的互文关系。”同时,策展人也表示到,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对女性主义等话题的关注,都是国内外热议的内容,也是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去思考和体察的,美术馆能在这样的时间点呈现出“自体触击”,一切就像顺水推舟一样,是我们的荣幸。

媒体发布会现场

助理策展人方嘉顺介绍出版物

媒体发布会上,助理策展人方嘉顺惊喜预告了X美术馆成立以来的首部年度出版物《X美术馆2020-2021》。该出版物将在五月上市。该书对美术馆开馆后一年中生产的艺术文化项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囊括了美术馆于实体空间呈现的五个展览和二十余个公共项目。基于线上平台打造的虚拟美术馆及拓展至海外的场外艺术项目也于此书展现。

关于展览特睿·阿布德拉的作品中关于日常生活充满讽刺意味、略显悲剧色彩的刻画,传递了艺术家对于美国本土文化的解读,引人共鸣。阿布德拉将他的个人回忆与美国千禧一代的成长经历结合,将美式传统节日生活和文化记忆在作品中巧妙地交融碰撞,融于本人对生活的感知,深度剖析了被埋没在公众视线之下的焦虑和不安。艺术家将日常寻获的小物置于画布之上,进行实验场域创作,挑战、突破传统绘画材料的表达形式。破碎的家庭相框刻有“活着、爱着、笑着”的生活箴言,实则暗藏危机;教堂外挣扎的兔爪挠醒了朋克少年对于参加礼拜活动的抗拒。阿布德拉将生活物件与具象绘画语言相融,通过惶恐和惆怅的视角对流行文化进行全新解读。

“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展览现场

颠覆性的视觉构建加上扣人心弦的叙事角度使得阿布德拉的作品游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其作品给人以窥视的快感,带观众潜入画面中人物的私密生活。美术馆的卡槽墙幻化成为百叶拉窗,观众的视线随即被隐匿,当不安与兴奋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后,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让人产生了好奇。画作中出现的日常之物与阿布德拉所建立的怪诞诡异的情节交融碰撞,让人又不禁想到弗洛伊德的“怪怖者”。不适感伴随着难以言说的焦虑涌现,身体随之被紧攥着拖向空中,又突然安静下来,寂静的空气足以令人窒息。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恐惧和排斥,让人们对被隐藏的真相开始感兴趣,自我情绪调节机制变得不可琢磨。

“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展览现场

通过作品,阿布德拉描绘了他从西弗吉尼亚迁往纽约生活、工作的经历,诙谐幽默而又饱含柔情。相比于赞美这个时代的丰裕,阿布德拉更倾向于放大成长中的伤痛和享受,同时邀请观众感受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的强大能量——如同勒内·马利亚·里尔克所说的:让一切如是发生,美丽与惊骇;你只需一直前行,穿越所有迎面而來的感受。

“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展览现场

“自体触击”以身体的“物性”为起始,展开探讨它是如何被视为生物、物质和个人叙事的融合。展览标题取自英国音乐家凯特·布希于1978年发行的同名歌曲。歌曲引述了古英格兰民俗传说“露西·万”中所描绘的身体经验:受孕、分娩、感受来自体内的撞击。展览中的艺术家均秉承着从身体出发的研究方式;她们以或玩味或严肃的方式引用或拆解多维度的身体内涵,透过不同文化和历史的层层滤镜,审视由身体触发的身份、记忆、情感与幻想正在如何上演。

“自体触击”展览现场

展览试图反思身体的物性存在如何被裹挟进入文化与社会的跌宕起伏之中,同时梳理艺术家将身体视为媒介与主体的表达方式,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关乎现实的批判性问题。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哲学家伊丽莎白·格罗兹曾提出“易变的身体”来强调生物存在中所蕴含的虚拟性和张力,将身体的生物特质与社会和历史力量联系起来以阐述自然与文化的复杂关系。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超越任何概念化的物质性;它的血肉成型积极参与了一切文化生命的转化和变革过程。展览中的作品来自四种相异的文化语境;通过理解身体在不同文化中的批判性所在,展览力求构建一个感受性的空间,在此,身体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尺度,也是历史与当下、集体与个人的交汇。

“自体触击”展览现场

“自体触击“通过对身体形式和生命内涵的抽丝剥茧,以揭示身体多元错杂、时刻变化的状态和模式。四位艺术家将分别使用四个独立的展厅,使作品在织构各自叙事的同时,在空间中形成松散的互文关系。展览中,异形的人眼反窥着家庭环境下的父权凝视,花朵心脏唤起生命消亡的节奏韵律,刺绣与石碑勾勒出后苏联时期东欧国家乌托邦式的集体梦想,消失的螺仙流淌着伤痛的体液……这些作品涉及后现代生态学、女性主义、科幻文学和民俗学所呈现的观点,通过感官和空间的调动,牵引观众参与完成故事的讲述,触击涌动在身体之下的微妙情绪。

“自体触击”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展览: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

时间:2022.04.17-2022.07.17

地点:X美术馆5-8展厅

特睿·阿布德拉,《缠结》,2021,致谢艺术家及罗马T293画廊,摄影:SharkSene

特睿·阿布德拉,《我爱你》,2022,致谢艺术家及罗马T293画廊,摄影:SharkSene

展览:自体触击

时间:2022.04.17-2022.07.17

地点:X美术馆1-4展厅

婧,《螺仙的消失》,2020,展览现场

克拉拉·霍斯内德洛娃,《无题(樱花蚕蛾系列)》,2021,展览现场


抖音充值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西部视窗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西部视窗 X1.0